中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制高点
会计准则作为全球商业社会尤其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规则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标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当一些发达国家正为争夺国际会计准则话语权而不断角力的时候,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改革完善也厚积薄发,逐步在全球会计游戏规则的话语权上取得了与中国实力相匹配的影响和地位。
作为全程参与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日前,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接受了《掺望》新闻周刊的专访。他通过一个个的幕后故事,向本刊记者介绍了中国会计准则积极参与并取得国际话语权的曲折道路。
“立足国情、国际趋同”
《掺望》:请您谈一下中国会计准则建立的大致情况。
刘玉廷:我国会计准则是在2005年开始建立的。财政部之所以在当时作这个决定,主要是考虑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努力,我国经济已经取得较大发展,实现了由上世纪80年代的资本输入到出口大国的转变。另外,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贯彻中央“走出去”的要求。在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在整个资本市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财政部决定总结过去经验,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这是中国会计准则建立的背景。
在构建会计准则时,本着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目的,我们确立了“立足国情、国际趋同”的原则。具体说来,一方面,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要跟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不能关起门来建准则;另一方面,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决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国际准则。
2005年,会计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全面投入到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之中。不断地发布征求意见稿,在征求国内理论和实务界意见的同时,并征求香港地区和国外的意见。2005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戴维泰迪率三位理事及两位总监一行6人来京,与我们深入讨论了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中的相关问题,双方并于11月8日签署了《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由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针对于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并未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中国准则与欧洲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对加重IASB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也因此被称为IASB的“中国年”。
《掺望》:中国会计准则是如何与国际准则趋同的?
刘玉廷:根据《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二者的趋同:
第一,中国将“趋同”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目标之一,旨在使企业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同,但是,趋同的具体方式由中国确定,“中国不能盲目趋同”。
第二,中国准则体系跟国际准则只有两项有政策差异。其一,关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问题。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长期资产减值的损失要计入损益,当资产价值恢复的时候,再将其相应恢复过来。但是,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确定减值的时候必须看准,有恢复可能性的就不要减值,因为减值以后将不能恢复。这主要是为了防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调节企业利润。其二,关于国有控制企业关联方认定问题。根据国际准则,国有企业都是国家控制企业,因此,国有企业之间都是关联企业,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都叫关联交易。对此,中国方面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都是独立法人,各企业间独立核算独立纳税,如果企业间不存在投资或联营、合营等关系的话,不能将其认定为关联企业。这两项都得到了IASB的理解,除此以外,中国准则和国际准则实现了趋同。
第三,中国准则对国际准则具有借鉴意义。比如,在关联方方面,IASB在理解中国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反思,并研究修改有关关联方的24号准则,目前修改即将完成。修改以后,中国准则跟国际准则的第二个差异随之消失。同时,中国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的做法,得到了国际准则理事会的认可。
话语权与转化为生产力《掺望》:请问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话语权如何?
刘玉廷:我们的话语权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说,要建立全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行的。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组织架构中,中国前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在2005被任命为“基金会”的受托人,直接参与最高权力部门。在IASB里,中国证监会前首席会计师张为国,在2007年7月1日被任命为IASB专职理事,成为代表亚洲和新兴市场的第二位理事。
另外,在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里也有我国官员参与工作。2005年10月,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被任命为准则咨询委员会(SAC)委员,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发挥了积极作用。财政部已推荐我担任下一届SAC委员。
而且,在工作层面,我们与IASB每年有两次会见机制,会计司每年派出人员到IASB工作,讨论中国现在什么情况,怎么制定,以及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所以现在国际准则趋同机制中,我们不是照搬照抄,我们具有相当话语权。
《掺望》:我国会计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刘玉廷:在会计准则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不断对企业进行调研。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会计准则已经转化为生产力。
第一,中国会计准则是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管理制度。在中国会计准则之中,贯彻着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比如,通过会计准则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在政策上告诉企业,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形成的开发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允许资本化。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的研发投入分期摊销,促进了一般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会计准则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市场规则,是有利于投资者可持续投资的规则。中国会计准则不仅规定了政策,而且规定了披露要求。企业要据此作出财务报告,全面、真实、完整地体现企业的过去、现在,并让投资者通过它能够预测未来。这不仅增加了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培养理性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相得益彰,从而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走向国际。
第三,中国会计准则是监管部门重要的监管标准。目前,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国资委等部门在对会计进行监管的时候,都以中国会计准则为监管标准。
第四,中国会计准则是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商业语言。中国会计准则是经委员IASB认同的,不仅签署了趋同联合声明,而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要借鉴中国准则。除了趋同以外,另外,我们还要在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实现等效。
谋求全球“等效”
《掺望》:目前中国准则谋求全球等效的工作开展如何?
刘玉廷: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后,中国财政部就开始研究并启动与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等效互认工作,目前已取得了积极进展。
先就内地与香港情况来看,2007年12月6日,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关于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根据联合声明,除部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以及关联方披露两项准则相关内容需调节差异之外,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已实现等效,这将有助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降低筹资成本,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发展。
欧盟方面,欧盟委员会就欧盟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作出正式决定,在2011年底前,欧盟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如果实现等效,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发展,更有助于解决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认可。
美国方面,今年4月1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就中美两国会计交流与合作问题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在加强双方会计合作、建立相互交流的工作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中美会计合作、趋同与等效也已列为中美经济联合委员会对话的重要议题。2007年美国宣布,非美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可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由于中国准则已经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那么,我们希望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时可以直接用中国会计准则。目前,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实现趋同和等效都是个比较好的时机。
(《掺望》 张辉 2008-12-16 )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