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
2003年3月17日 财会[2003]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务
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帮助企业深入理解现行国家统
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现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
题解答(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
知》(财会[2002]18号)发布实施以后,我们又陆续收到一些来信、来函,
询问关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执行中的一些问题。现解答如下:
一、问:新设立的企业是否可以直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答:除小企业和金融企业以外,自2003年1月1日起,新设立的企业应当按
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财务报告。
二、问: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应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
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答: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如果《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或《企业会计准
则――存货》的规定不一致,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或《企业会
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三、问:企业集团是否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答:在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时,下列企业集团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1.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企业;
2.股票上市的企业;
3.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外贸企业;
4.需要对外提供合并会计报表的其他企业。
除上述以外的企业集团是否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由企业管理当局自行确定,如果企
业管理当局为管理目的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也可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四、问: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必须编制分部报表?
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必须编制分部报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
别确定:如果报表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分部报表的,企业应按规定编报分部报表;除
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外,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为管理目的需要编制分部报表的,也可以编
制分部报表。
五、问: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子公司尚未执行《企
业会计制度》;或部分子公司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母公司尚未执行《企业会
计制度》,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企业集团应当如何统一会计政策?
答:为了便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的母子公司,应当采
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如果企业集团母公司已经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其子公司未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集团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母公司的
会计政策对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数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如果企业集团母公司尚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其部分子公司已执行了《企
业会计制度》,企业集团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已执行《企业会计
制度》的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调整母公司及其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其他子公司的
个别会计报表,并按照调整后的数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六、问: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财务状况恶化的子公司所
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应予抵销?
答: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无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
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恶化,均应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或对其他
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抵销。
七、问: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时,期末是否需要将出售或购买的子
公司纳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对企业报告期(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和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应如何进行披露?
答: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应按下列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并在
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1.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调整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出售或购买子公司对企业报告期(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以及对前期相关
金额的影响。具体按以下情况分别进行披露:
(1)被出售或购买的子公司在出售日或购买日,以及被出售的子公司在上年度
末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和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
(2)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至报告期末止的经营成果,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等;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
出售日止,以及上年度的经营成果,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等。
2.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应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
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财会[2002]18号,作
为问题解答(一))的规定编制合并利润表。即,应将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
至出售日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
至报告期末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3.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
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
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单
列“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
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有关投
资活动类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八、问:企业应如何披露资产减值准备减少的信息?应按总额披露还是分项披露?
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
告中披露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减值准备减少的
信息时,应区分由于资产价值回升而产生的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金额和由于其他原因
(如出售该项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所转出的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两类
信息。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改按以下格式编报: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编制单位: _______年度
会企01表附表1
单
位:元
项 目 行次 年初 本年 本年减少数
年末
余额 增加数 因资产价值回升转回数 其他原因转出数
合计 余额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一、坏账准备合计 1 × ×
其中:应收账款 2 × ×
其他应收款 3 × ×
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合计 4
其中:股票投资 5
债券投资 6
三、存货跌价准备合计 7
其中:库存商品 8
原材料 9
四、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合计 10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11
长期债权投资 12
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13
其中:房屋、建筑物 14
机器设备 15
六、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16
其中:专利权 17
商标权 18
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合计 19
八、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合计 20
九、 总 计 21
说明:(1)1行+4行+7行+10行+13行+16行+19行+20=21行 ④栏+⑤栏=⑥栏(除1至3
行外)
(2)如果“本年减少数”中确实难以划分因资产价值回升转回或其他原因转出的,则④栏
和⑤栏空置不填,只需填第⑥栏即可。
九、问: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计提
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或用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是
否应结转对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进行结转?
答: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计提了存
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
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应
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可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上期末该类存货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上期末该类存货的账面余额×因销售、
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而转出的存货的账面余额
十、问: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期末
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
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如何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答: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期末对存
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不存
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两
个部分,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
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因存货价值回升而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按上述同一原则确定当期应转回的金额。
十一、问: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
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
初始投资成本。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
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分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初始投
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科
目,并按规定的期限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
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资本公
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企业以现金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
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也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本规定发布之前,企业对外投资已按原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不再做追溯调整,
对其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摊销完毕为止;本规定发布之后,企业新
发生的对外投资,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十二、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后,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
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
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
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应依据上述原则判
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应当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如下: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
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
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其发生的后续支出,分别计入固
定资产价值或计入当期费用。
4.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
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并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
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该项固定
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余额,应将该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
外支出。
5.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发生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
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6.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单设“1503经营租入
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
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企业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核算方法
由原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改为一次性计入发生当期费用的,其原为固定资产大修理发
生的预提或待摊费用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冲减或摊销完毕为止;
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后新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再按上述原则
处理。
十三、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的折
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调整的,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答: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
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
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所做的
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的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其后,
企业再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的调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
计处理。
十四、问: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获得退回的所得税,如果在资
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收到,是否调整报告期的所得税费用?如
果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收到,是否应追溯调整以前年度的所得税费用?
答: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获得退回的所得税,无论是在资产负
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收到,还是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收到,
一律应在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十五、问:企业因偷税而按规定应补交以前年度的所得税,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由此而支付的罚款,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因偷税而按规定应补交以前年度的所得税,应视同重大会计差错,按重
大会计差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因偷税而支付的罚款,应计入支付当期的营业外支出,不得追溯调整前期损
益。
十六、问:企业在2001年1月1日之前已发生的租赁业务,在2001年1
月1日以后是否应改按《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财会[2001]7号)第39条规定:“对
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前企业已经发生的租赁业务,其会计处理与本准则第24条和第
25条的规定不同的,应予追溯调整,其余的不作追溯调整;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
后发生的租赁业务,则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并在第40条规定:
“本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以上规定,企业在2001年1月1日之前已存在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
会计处理,在2001年1月1日无需作追溯调整,2001年1月1日以后仍按原
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2001年1月1日之前已存在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中有关逾期租金和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应予追溯调整。
对于2001年1月1日及以后发生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均应按照《企
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十七、问:在出租人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如提供免租期、承担承
租人的某些费用等,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在某些情况下,出租人可能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如免租期、承担承租
人的某些费用等。在出租人提供了免租期的情况下,承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整个租赁
期内,而不是在租赁期扣除免租期后的期间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
免租期内应确认租金费用;出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整个租赁期内,而不是在租赁期扣
除免租期后的期间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免租期内应确认租金收
入。
在出租人承担了承租人的某些费用的情况下,承租人应将该费用从租金总额中扣
除,并将租金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摊;出租人应将该费用从租金总额中扣除,并将
租金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配。
十八、问: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计
入当期财务费用,而不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十九、问:在债权人已对重组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收到的现
金金额大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对该差额,债权人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在债权人已对重组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收到的现金金额
大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债权人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
该项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其差额,借
记“坏账准备”科目。在期末,再调整对该项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如果企业滥用会计估计,不恰当地计提了坏账准备,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按重
大会计差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十、问:如何正确理解“财会[2002]18号”文件中“关于因担保事项
产生的预计负债的确认”?
答:《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
的通知》(财会[2002]18号),对企业因担保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作了解答,
为了便于理解和实务操作,对企业因担保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作进一步
的解释:
1.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可能产生
的负债,如果符合有关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在担保涉及诉讼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已被判决败诉,则应当按照法院判决的应承
担的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不含诉讼费,下同);如
果已判决败诉,但企业正在上诉,或者经上一级法院裁定暂缓执行,或者由上一级法
院发回重审等,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已有判决结果合理估计可能产生的损
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如果法院尚未判决,企业应向其
律师或法律顾问等咨询,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以及败诉后可能发生的损失金额,并取
得有关书面意见。如果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并且损失金额能够合理估计
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将预计担保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
支出。
2.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
应分别情况处理:
(1)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
了预计负债,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
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2)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本应当能
够合理估计并确认和计量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损失,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
实严重不符(如未合理预计损失或不恰当地多计或少计损失),应当视为滥用会计估
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3)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确实无法
合理确认和计量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损失,因而未确认预计负债的,则在该项损失实
际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3.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担保诉
讼事项,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4.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的规定,对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
或有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详细的披露。
二十一、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是否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
工福利费?
答: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
定〉的通知》(财会[2001]62号)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应设置“应付福利费”
科目,核算从原“应付工资”科目转入的属于应付中方职工的退休养老等项基金、保
险福利费和国家的各项补贴、原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余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
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使用,并应当设置“从费用中提取的福
利费”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两个明细科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为其雇员提存医疗保险等三项
基金以外的职工集体福利类费用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9]709
号)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除为雇员提存医疗保险等三项基金和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
度规定计提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外,不得在税前预提其他职工福利类费用。因此,
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也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从费用中计提福
利费。企业当年发生的福利费在当期损益中据实列支。如果实际发生的福利费超过按
税法规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在纳税时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应付福利费――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科目的余额及以后年度
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应按法律规定的用途进行使用。
2003年3月17日 财会[2003]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务
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帮助企业深入理解现行国家统
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现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
题解答(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
知》(财会[2002]18号)发布实施以后,我们又陆续收到一些来信、来函,
询问关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执行中的一些问题。现解答如下:
一、问:新设立的企业是否可以直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答:除小企业和金融企业以外,自2003年1月1日起,新设立的企业应当按
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财务报告。
二、问: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应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
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答: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如果《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或《企业会计准
则――存货》的规定不一致,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或《企业会
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三、问:企业集团是否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答:在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时,下列企业集团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1.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企业;
2.股票上市的企业;
3.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外贸企业;
4.需要对外提供合并会计报表的其他企业。
除上述以外的企业集团是否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由企业管理当局自行确定,如果企
业管理当局为管理目的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也可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四、问: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必须编制分部报表?
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必须编制分部报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
别确定:如果报表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分部报表的,企业应按规定编报分部报表;除
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外,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为管理目的需要编制分部报表的,也可以编
制分部报表。
五、问: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子公司尚未执行《企
业会计制度》;或部分子公司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母公司尚未执行《企业会
计制度》,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企业集团应当如何统一会计政策?
答:为了便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的母子公司,应当采
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如果企业集团母公司已经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其子公司未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集团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母公司的
会计政策对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数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如果企业集团母公司尚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其部分子公司已执行了《企
业会计制度》,企业集团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已执行《企业会计
制度》的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调整母公司及其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其他子公司的
个别会计报表,并按照调整后的数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六、问: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财务状况恶化的子公司所
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应予抵销?
答: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无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
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恶化,均应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或对其他
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抵销。
七、问: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时,期末是否需要将出售或购买的子
公司纳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对企业报告期(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和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应如何进行披露?
答: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应按下列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并在
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1.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调整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出售或购买子公司对企业报告期(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以及对前期相关
金额的影响。具体按以下情况分别进行披露:
(1)被出售或购买的子公司在出售日或购买日,以及被出售的子公司在上年度
末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和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
(2)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至报告期末止的经营成果,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等;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
出售日止,以及上年度的经营成果,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等。
2.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应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
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财会[2002]18号,作
为问题解答(一))的规定编制合并利润表。即,应将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
至出售日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
至报告期末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3.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
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
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单
列“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
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有关投
资活动类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八、问:企业应如何披露资产减值准备减少的信息?应按总额披露还是分项披露?
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
告中披露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减值准备减少的
信息时,应区分由于资产价值回升而产生的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金额和由于其他原因
(如出售该项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所转出的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两类
信息。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改按以下格式编报: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编制单位: _______年度
会企01表附表1
单
位:元
项 目 行次 年初 本年 本年减少数
年末
余额 增加数 因资产价值回升转回数 其他原因转出数
合计 余额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一、坏账准备合计 1 × ×
其中:应收账款 2 × ×
其他应收款 3 × ×
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合计 4
其中:股票投资 5
债券投资 6
三、存货跌价准备合计 7
其中:库存商品 8
原材料 9
四、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合计 10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11
长期债权投资 12
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13
其中:房屋、建筑物 14
机器设备 15
六、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16
其中:专利权 17
商标权 18
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合计 19
八、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合计 20
九、 总 计 21
说明:(1)1行+4行+7行+10行+13行+16行+19行+20=21行 ④栏+⑤栏=⑥栏(除1至3
行外)
(2)如果“本年减少数”中确实难以划分因资产价值回升转回或其他原因转出的,则④栏
和⑤栏空置不填,只需填第⑥栏即可。
九、问: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计提
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或用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是
否应结转对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进行结转?
答: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计提了存
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
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应
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可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上期末该类存货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上期末该类存货的账面余额×因销售、
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而转出的存货的账面余额
十、问: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期末
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
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如何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答: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期末对存
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不存
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两
个部分,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
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因存货价值回升而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按上述同一原则确定当期应转回的金额。
十一、问: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
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
初始投资成本。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
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分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初始投
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科
目,并按规定的期限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
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资本公
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企业以现金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
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也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本规定发布之前,企业对外投资已按原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不再做追溯调整,
对其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摊销完毕为止;本规定发布之后,企业新
发生的对外投资,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十二、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后,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
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
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
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应依据上述原则判
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应当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如下: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
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
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其发生的后续支出,分别计入固
定资产价值或计入当期费用。
4.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
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并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
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该项固定
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余额,应将该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
外支出。
5.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发生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
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6.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单设“1503经营租入
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
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企业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核算方法
由原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改为一次性计入发生当期费用的,其原为固定资产大修理发
生的预提或待摊费用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冲减或摊销完毕为止;
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后新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再按上述原则
处理。
十三、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的折
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调整的,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答: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
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
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所做的
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的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其后,
企业再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的调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
计处理。
十四、问: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获得退回的所得税,如果在资
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收到,是否调整报告期的所得税费用?如
果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收到,是否应追溯调整以前年度的所得税费用?
答: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获得退回的所得税,无论是在资产负
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收到,还是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收到,
一律应在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十五、问:企业因偷税而按规定应补交以前年度的所得税,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由此而支付的罚款,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因偷税而按规定应补交以前年度的所得税,应视同重大会计差错,按重
大会计差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因偷税而支付的罚款,应计入支付当期的营业外支出,不得追溯调整前期损
益。
十六、问:企业在2001年1月1日之前已发生的租赁业务,在2001年1
月1日以后是否应改按《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财会[2001]7号)第39条规定:“对
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前企业已经发生的租赁业务,其会计处理与本准则第24条和第
25条的规定不同的,应予追溯调整,其余的不作追溯调整;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
后发生的租赁业务,则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并在第40条规定:
“本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以上规定,企业在2001年1月1日之前已存在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
会计处理,在2001年1月1日无需作追溯调整,2001年1月1日以后仍按原
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2001年1月1日之前已存在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中有关逾期租金和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应予追溯调整。
对于2001年1月1日及以后发生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均应按照《企
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十七、问:在出租人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如提供免租期、承担承
租人的某些费用等,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在某些情况下,出租人可能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如免租期、承担承租
人的某些费用等。在出租人提供了免租期的情况下,承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整个租赁
期内,而不是在租赁期扣除免租期后的期间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
免租期内应确认租金费用;出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整个租赁期内,而不是在租赁期扣
除免租期后的期间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免租期内应确认租金收
入。
在出租人承担了承租人的某些费用的情况下,承租人应将该费用从租金总额中扣
除,并将租金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摊;出租人应将该费用从租金总额中扣除,并将
租金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配。
十八、问: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计
入当期财务费用,而不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十九、问:在债权人已对重组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收到的现
金金额大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对该差额,债权人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在债权人已对重组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收到的现金金额
大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债权人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
该项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其差额,借
记“坏账准备”科目。在期末,再调整对该项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如果企业滥用会计估计,不恰当地计提了坏账准备,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按重
大会计差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十、问:如何正确理解“财会[2002]18号”文件中“关于因担保事项
产生的预计负债的确认”?
答:《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
的通知》(财会[2002]18号),对企业因担保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作了解答,
为了便于理解和实务操作,对企业因担保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作进一步
的解释:
1.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可能产生
的负债,如果符合有关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在担保涉及诉讼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已被判决败诉,则应当按照法院判决的应承
担的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不含诉讼费,下同);如
果已判决败诉,但企业正在上诉,或者经上一级法院裁定暂缓执行,或者由上一级法
院发回重审等,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已有判决结果合理估计可能产生的损
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如果法院尚未判决,企业应向其
律师或法律顾问等咨询,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以及败诉后可能发生的损失金额,并取
得有关书面意见。如果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并且损失金额能够合理估计
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将预计担保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
支出。
2.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
应分别情况处理:
(1)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
了预计负债,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
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2)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本应当能
够合理估计并确认和计量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损失,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
实严重不符(如未合理预计损失或不恰当地多计或少计损失),应当视为滥用会计估
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3)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确实无法
合理确认和计量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损失,因而未确认预计负债的,则在该项损失实
际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3.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担保诉
讼事项,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4.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的规定,对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
或有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详细的披露。
二十一、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是否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
工福利费?
答: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
定〉的通知》(财会[2001]62号)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应设置“应付福利费”
科目,核算从原“应付工资”科目转入的属于应付中方职工的退休养老等项基金、保
险福利费和国家的各项补贴、原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余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
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使用,并应当设置“从费用中提取的福
利费”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两个明细科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为其雇员提存医疗保险等三项
基金以外的职工集体福利类费用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9]709
号)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除为雇员提存医疗保险等三项基金和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
度规定计提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外,不得在税前预提其他职工福利类费用。因此,
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也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从费用中计提福
利费。企业当年发生的福利费在当期损益中据实列支。如果实际发生的福利费超过按
税法规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在纳税时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应付福利费――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科目的余额及以后年度
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应按法律规定的用途进行使用。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